立即下载
蓉城八景之西寺蒙泉
2015-06-10 08:48:19 字号:

  西寺蒙泉其实是指两处景点,一是蒙泉,二是西寺。据《方舆胜览》载:“芙蓉山下有蒙泉,泉甘洌,从石罅中漏出。”蒙泉又名八角井,同时也称万军泉,在桂阳县城西南英蓉峰下,泉水甘洌,为桂阳城第一泉,井旁有宋刻蒙泉石碑一方,高2.31m,宽1.02m,清光绪十三年(1887)知州陈国仲雇石匠将蒙泉砌成八形井,并在井侧建一石亭。

  井旁有宋绍熙壬子年(1192)鄱阳张垓书刻“蒙泉”石碑一方。清光绪三年(1877)知州陈国仲雇人用石把蒙泉井砌成八角形,并在井侧建一石亭。清道光十八年(1838),督学使者张预于亭柱刻“此来柱笏看山,孤负平生能著屐;为客飞符调水,偷闲试院且煎茶”对联一副。

  此泉也叫万军泉。传说东汉末年蜀将赵子龙奉命取桂阳郡,临行前诸葛亮送其锦囊一件,嘱咐危难时打开。赵云临桂阳后,屯兵芙蓉峰,时值盛夏,山中无水,人干马渴。情急之下赵子龙打开锦囊,内有八卦图一张,

  依嘱置图于地势低洼处,可数日仍不见水。心急如焚的赵将军气得用长茅怒戳八卦图,长茅人地处泉水突喷而出,解了全军干渴大难。后人根据这个故事仿八卦图砌成八角井。

  至于蒙泉说法有三。一谓承受之意。赵云任桂阳太守三年,郡人感此佳泉,仰慕其品格,蒙恩载德,千古佳话。二含八卦之意。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其坎上艮下之卦为“蒙”,意指水在山上,与诸葛亮送赵云八卦图吻合。三谓初始之意。蒙泉水质甘洌,蒙泉桂阳人都熟悉,但西寺就不清楚了。西寺是指报恩寺。西寺因坐落在州城之西,故群众称为西寺(鹿峰寺因在东面称东寺)。

  西寺创建于宋代。明州同姚汝循有碑记载说“州之西南有山,巍然秀拔,曰芙蓉山,山南月寺,焕然庄严,曰报恩寺。”,报恩寺后山还有一座塔,塔的名字叫“大元”,大元塔是报恩开山祖藏蜕处,大元塔在宋祥符年间就废弃了,所以后人都不知道具体情况,州人何景昭误记为大云塔,王闿运在《桂阳直隶州志》中说是由于口头相传,读音误差所致。其实这是他的推断,大元塔是到明朝才改为大云塔的,因为当时明朝推翻元朝统治,朱元璋大兴文字狱是出了名的,即使该塔叫作大元塔,人们也不敢称大元塔,否则就有藐视本朝的罪名。

  报恩寺相传为明朝的大国师金碧峰从衡山游到桂阳,该寺主持道显和尚尊其为师。据《补续高僧传》宝金,号碧峰,乾州永寿石氏子。生多祥异,六岁依云寂温公为弟子,剃落具戒。游讲肆,穷性相之学。四辩飞驰,闻者耸听。既而叹曰:“三藏之文,禁月指也。”

  金碧峰传说神通广大,也就民间所传说的“金仙”。金碧峰永乐年间被明朝尊为国师。而金碧峰曾于桂阳西寺修行传佛,桂阳很多在方都有其弟子,因而桂阳有很多金仙寺。

  报恩寺之名是朝庭所赐。明永乐十二年于西寺边获得了一具金钟,寺主将金钟献给了朝庭。此时永乐皇帝正大败瓦剌三部,斩其王子十余人,部众数千级,瓦剌主将马哈木脱身逃走。皇太孙请及时班师,成祖应允。八月初一,车驾到达北京,于奉天殿受群臣朝贺。永乐皇帝见桂阳掘得金钟进献,永乐皇帝大喜,赐桂阳西寺为“报恩寺”。

  西寺蒙泉,寺映泉中,泉出寺里,是儒家一种如影如幻境的空灵境界。历代诗人多有吟唱。州人罗以礼的西寺蒙泉写道“滚滚泉源似激湍,中涵理数欲难探。半浤晓浸天光淡,一掬秋沈月影寒。石窦涓涓云里细,金膏焰焰槛前宽。濯缨拟欲寻闲伴,未许渊明早挂冠。”李萼在其《西寺蒙泉》是这样写的“一角澄泉映碧峦,枧沟流引玉珊珊。汲瓶归去茶烟歇,夜半钟声带月寒。”李人龙写道“城西古寺隐林峦,混混蒙泉汲不难。石势参差翠浪涌,源泉回绕碧峰寒。半泓暗带千江澈,一镜中涵万顷宽。乘兴春风堪浴咏,临流岂必羡弹冠。”。李之麟写道“碧树村边合,淙淙浪卷沙。一湾回古寺,几道引灵槎。细雨眠莎草,闲云泼墨花。清波足消渴,不用剪春茶。”

  西寺蒙泉随着历史的变迁,目前只有泉没有寺了,泉也随着宝山矿的开采,水位不断下沉,时有退出历史舞台的危险,再也找不到空灵之感了。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