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字牌源自古桂阳
2015-05-21 08:09:33 字号:

  字牌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游戏,“纸牌”。字牌的发明据说和八卦有关,一名话表达就是“太极两仪生四象”。字牌由80张牌组成,80代表“八卦”,红黑分阴阳,大小列“两仪”,每号四张代表“四象”。十个数字代表十天干。

  八卦讲究“和”因而游戏称“和”。其术语有“碰、斗、吃、盖”等。一二三、七十二表示卦象。字的颜色有红、黑两种,“二、七、十”和“贰、柒、拾”为红色,其余为黑色。

  桂阳土话“红黑一把抓”,就是出自字牌。字牌游戏规则与麻将相似,但比麻将更加灵活、变化多样,可两人玩(俗称对挖)、三人玩、四人玩,还可计分(数胡子)。字牌牌面比扑克小巧,易于携带,洗牌和打牌时没有麻将那种剌耳的碰撞声,较为安静。在现代人讲究方便、灵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字牌是一项很好的休闲娱乐活动。

  桂阳民间最流行的休闲娱乐就是打字牌,字牌价格低廉,人人买得起、玩得起,因而十分普及,从城市到乡村,“凡有井水饮处,即有‘玩字牌’”。桂阳城乡,不论男女老少,几乎都通字牌规则,都能给你参谋参谋、指点指点。桂阳人不但字牌打得好,更能生产高质量的字牌。桂阳字牌具有小巧、精致、硬扎三大特点,号称湖湘一绝。桂阳字牌牌身长9—12公分,宽2.2—2.7公分,非常合手,拿在手中最稳当,不会掉牌;字体采用正楷,醒目但不花眼;选材一般采用上等卡纸,外涂光油,防水但不变脆,久用不损角、不折断、不开裂。正因如此,人们称桂阳为“中国字牌之乡”。

  桂阳字牌的起源,相传来源于三国时期的赵子龙排八卦。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赵子龙计取桂阳,部队进驻一年后。因桂阳为瑶族聚居地,瑶民大我居无定所,战术十分灵活,赵子龙对瑶民的这种战术十分伤脑筋。忽然想起诸葛亮的锦囊。当打下锦囊时只见是一幅八卦图和一些数字,一时不解。于是回到营中剪出八十张二指大小的卡片,和将士一起研究起来。这就是著名的八卦阵。

  此后演练阵法迅速传遍军中,士兵一则可深研兵法,二则可消遣和娱乐,自此排阵水平大有提高,军心自此稳定。不几日,瑶乱平息。自此,子龙所带队伍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一直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成为常胜军,子龙也因此被称为常胜将军。后来,子龙军中士卒返乡,字牌从此流传全国各地,风行天下。

来源:《州志之外》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