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桂阳县2010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10-09 10:13:10 字号:

  关于桂阳县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预计)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0年12月29日在桂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李志峰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提交2010年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0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2010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力加大收入征管,全力支持经济发展,全力引资融资,全力保障民生支出,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收支任务。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07亿元(预计数,下同),为调整预算的103.95%,同口径增长31.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4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5.11%,增长32.43%;上划中央收入3.9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3.10%,增长31.28%;上划省级收入6611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07 %,增长21.68%。总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1%,与上年持平;地方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67.51%,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看:国税局4.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10 .23%,增长37.23%;地税局3.95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14.72%,增长26.43%;财政局2.32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2.44%,增长28.39%。

  全年一般预算支出达到15.86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0%,增长23.52%。实现了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保重点的目标。

  2010年,收入来源总计16572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48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60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2300万元;上年滚存结余2622万元。支出总计163600 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支出158600万元;上解支出5000万元。年终滚存结余212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822万元,净结余300万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000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42.98%,增长86.49%。基金预算支出3524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57.69 %,增长71.42%。本年基金收入29000万元,加上年结余214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000万元,减本级基金支出35249万元,上解基金支出300万元,基金结余592万元。

  上述预算执行情况在决算编制汇总后还会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一年来我们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巧发内功保超收。财政总收入从2009年的8.4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07亿元,净增2.6亿元,得益于巧发内功和经济发展。在征管措施方面。坚持煤炭税费源头征收,完成煤炭增值税1.6亿元,比上年净增6000万元,增长60%。强力推行土地房地产秩序整顿,仅房产营业税增收近3000万元。加大对税费统征站点管理和稽查力度,在煤炭企业关闭整合半年多,减收上亿元的情况下,完成矿产品税费统征收入2.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加强烟叶税入库协调,完成烟叶税1.01亿元。通过即征预退方式落实利废企业退税政策,入库增值税1.8亿元,比上年净增6000万元,增长50%。抓好重点企业税收服务和监控,黄沙坪、宝山矿业等大企业仅增值税就完成8000万元,比上的净增4000万元,增长50%。均为我县财政增收作出较大贡献。加大土地收储,规范执行土地招拍挂,最大限度实现土地增值,全年完成土地出让收入3亿元,增长近1倍。在责任机制方面,除对征管部门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外,还对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实行严格的协税护税责任管理。

  (二)深谋外力促发展。把握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契机,深入研究政策,谋划争资,通过派人跟班、加强协调等措施,全年争取上级补助收入近10亿元,比上年净增2亿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达4.5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净增6600万元。在加强财政向上争资的同时,全力支持园区及项目建设,全年本级财政安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00万元,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园区引企入园项目达28个,出现标准厂房供不应求的现状。兑现2009年企业纳税贡献奖、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争资奖励等700余万元,极大调动了企业纳税及部门争资的积极性。拨付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淘汰落后产能,新工艺企改、尾砂矿库专项治理奖补资金4000余万元,帮扶企业发展状大。积极开展项目融资,为郴资桂公路、环城西渠、龙潭东路等3个建设项目融资2.6亿元。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启动了“家电下乡”商家直补,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975万元。

  (三)力挺基层增和谐。一是稳妥推行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建立了协税护税、乡镇基本财力保障、项目建设激励、化债化解激励约束等机制,大幅提高基层支出预算,均衡拨付,有效缓解基层保障压力。乡镇基本财力保障经费标准提高1.2万元/人,总计2430万元,增长109.48%。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均4万元,总计1984万元。全年纳入“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项目34项,金额8927万元。县财政承担农业保险保费支出213万元。二是工资性支出按月足额发放,2009年下半年规范性津补贴和奖励工资均补发到位。增发半年第二轮改革津补贴200元/人.月。三是为民办实事支出全面到位。全年共拨付各类为民办实事资金2.8亿元,其中县本级配套6000万元。四是加大民生投入。教育支出达到了39900万元,增长30 %,其中本级财力安排4600余万元,用于蒙泉学校建设和收购士杰学校。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26399万元,增长18.79%。医疗卫生支出14897万元,重点推进了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房保障支出5500 万元,增加4400万元。

  (四)狠抓落实图创新。一是农村综合改革政策落实。实施乡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84个,财政奖补4525万元。对全县非义务教育其他债务进行了清理,清理锁定债务2485万元。二是财政体制政策落实。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较好落实,在体制调整中,确保了我县既得利益。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较好落实,着力增强和均衡乡镇财力,调动了乡镇抓发展的积极性。三是预算管理改革措施落实。部门预算更加规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全县所有单位及政府性收支均纳入部门预算。进一步加强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会计核算、工资统发等工作。完成政府采购1.27亿元,增长7.6%,节支1522万元,节约率12%。完成投资评审3739万元,审减664万元,审减率17.76%。会计核算中心代扣代缴税款600多万元,代征扶贫帮困调节基金300多万元。四是财政监管政策进一步落实。下发《关于严格规范奖金补贴发放的通知》,对津补贴进行了规范。公务车辆用油实行政府采购定点实名IC卡加油。促成县接待处及相关部门实行了定点接待和烟酒定点协议供货制度,接待费用下降30%以上。对水利除险加固、财政扶贫、乡镇房屋维修等财政专项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取得良好效果。积极开展了涉农资金、“小金库”、中央扩内需资金等专项检查行动,确保资金安全。争取城郊乡财政所列入了财政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直接联系点。

  二、“十一五”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一)财政综合实力增强。一是收入规模不断做大。2010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1.07亿元,比2005年4.75亿元增加6.32亿元,年均增长18.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8亿元,比2005年3.47亿元增加3.01亿元,年均增长13.3%。二是收入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67.51%,比2005年53.22%提高14.29个百分点。三是征管机制不断完善。先后推行和完善了财税目标考核、税费统征、委托代征、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收、煤炭税费源头预征、协税护税等一系列加强征管的措施。

  (二)财政保障能力增强。2010年财政总支出(预计)达15.86亿,是2005年5.46亿元的近3倍,年均增长25%。一是工资和政权运转支出保障到位。工资增长和规范性津补贴、公安机关吃皇粮、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政策较好落实。抗冰救灾、抗洪救灾、旅游节会、园林创建等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支出均及时保障。二是民生民本支出猛增。农林水事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环保等支出与“十五”末期比,年均增长分别达到43.56%、31.83%、 86.3%、42%、144%。三是“扩内需、保增长”政策落实。落实100亿投资计划,成立了融资办,加大融资力度,为重点项目提供财力支持。家电汽摩下乡政策先后启动落实,累计发放家电汽摩补贴3637万元。

  (三)财政创新能力增强。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2010年开始,实行了财政省管县改革。2007年和2010年两轮乡镇财政体制先后顺利运行。二是深化预算和支出管理改革。稳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了会计集中核算、政府采购、工资统发、投资评审、“收支两条线”等制度。三是推行债务管理改革。成立了债务办,对全县政府性负债和教育负债进行了清理。圆满化解了教育“普九”债务7933万元。四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先后落实了粮食直补等多项惠农补贴政策,实现了财政补贴的“一卡通”发放。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村账乡代管制度,推进了国有农林场所税费改革,启动了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

  (四)财政增收后劲增强。一是利用财税政策和资金促发展的机制日趋完善。制定出台了乡镇新增项目地方税收奖励制度、企业纳税贡献奖实施办法、鼓励投资暂行规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等财税激励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力度,分别设立了产业引导、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建设、招商引资、立项争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等。二是主体财源得到巩固和发展。做优做强了烟叶产业,“桂阳烟叶”已成为全省唯一的单个农产品产值过5亿元、总税收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财源项目;初步建立了“一园六区”的大工业园区格局;加大了以县城建设为重点的硬环境建设力度;强力推进了以矿产品精深加工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进程,20余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三、“十二五”财政工作展望

  “十二五”期间是桂阳科学跨越、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财政工作要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更加注重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加兼顾做大经济财政总量和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增强财政支持经济发展能力、财政保障能力、财政抵御风险能力、财政改革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框架,为桂阳科学跨越、率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十二五”时期全县财政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26亿元,年均增长1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62亿元,年均增长16%。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9%,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0%。到2015年,全县财政总支出达到28亿元,年均增长12%。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要把握好四个问题。

  要构建三大体系促发展保增收。即构建财源项目支撑体系。着力推进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要求,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财政回报大的项目建设,夯实财力增长基础;构建财税科学征管体系。积极拓展聚财领域,建立以税收收入为主,各种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构建支持发展资金政策保障体系。加强和规范投融资工作,积极立项争资,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要。

  要突出三个重点调结构强保障。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突出保障工资性和政权运转等重点支出;突出保障民生民本重点支出;突出一般性支出控制,降低行政成本。

  要加快三大改革促公平增效益。即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继续完善部门预算、国库制度、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公务卡管理等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建立园区财政体制;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要强化三项管理重精细防风险。大力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增强财政防风险能力。强化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强化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

  四、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对财政工作的要求,大力支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加大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扶持,夯实财源基础,确保收入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革,促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加强财政“两基”建设,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2011年财政收入的总体安排是:财政总收入13亿元,增长17.4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5亿元,增长16%。财政总支出比上年增长22.68%。主要措施是:

  (一)群策群力,确保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一是严格执行收入责任考核机制,重点落实县级领导、主要征管部门、责任单位和各乡镇联动的协税护税制度。严厉打击偷税、逃税、骗税等各种涉税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加大税费统征力度。优化站点布局,提高信息化管控水平,适时调整矿产品税费统征标准。加强对贵重金属税费的征管,完善煤炭税费源头预征机制。三是加大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收力度。以清理房地产遗留问题为契机,大力规范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收机制,确保房地产税收增长。四是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突出抓好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管,罚没扣缴物资管理。拓展管理范围,重点将社会团体收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五是切实抓好烟叶生产和收购工作,确保完成70万担收购任务。六是切实抓好重点企业税收服务和监控。最大限度的发挥黄沙坪矿、宝山矿、烟草公司等大企业对收入增长作用。

  (二)多管齐下,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要整合各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集中财力支持工业园区和以矿产品精深加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主的产业集群建设。二是要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融资平台实力,加强对金融部门新增贷款和对重点项目贷款额的考核。同时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城镇规划修编、市场物流等项目建设。三是要充分发挥国有资产资源效益。突出抓好土地收储工作,逐步跟进城市框架规划和城区道路建设步伐,做大收储规模,加大土地招拍挂力度,稳定土地经营收入。四是要抓好促进消费政策落实。支持建设和发展面向农村的流通基础设施和物流配送中心,继续落实好家电、汽车、摩托车、建材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调动广大农民消费积极性。五是要继续加大争资立项力度。深度研究一化三基、两型社会、产业转移等涉及财政优惠政策,加强与省厅联系,大力协助职能部门包装、储备、申报、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三)突出民生,切实抓好财政支出保障。一是保工资保运转。重点落实好各项工资补贴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加大乡村组织和部门运转经费保障,坚持均衡拨付。保障重大决策和突发性事件经费,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落实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增加经常性投入。二是保障民生重点支出。重点解决城区教育资源扩容、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全民创业、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大力支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确保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不折不扣落实惠农补贴、涉农保险等政策。重点支持病险库治理、人畜饮水、村组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和烤烟大户、油茶、楠竹、水果连片开发、生猪养殖等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四是有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统筹财政建设资金,重点保障事关我县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强化政府投资监管,合理控制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五是坚持勤俭办事业原则。严格控制会议、公务接待、公车、出国(境)经费、楼堂馆所建设等一般性支出。强化公务支出管理,切实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四)突出重点,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一是继续完善财政体制。积极应对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改革,落实好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建立工业园区财政体制。二是努力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健全公共财政预算,将所有政府性收入资金均纳入部门预算。继续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内容。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率。建立健全预算公开机制,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三是重点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争国库集中支付面达80%以上,逐步实现工资统发、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并轨运行。四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加大政策宣传,扩大奖补范围,提高奖励标准。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筹资筹劳积极性。推进村组义务教育期间债务化解工作,突出抓好村组小学债务化解。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制度,将5个山区乡纳入乡财县管范畴。进一步规范村账户代管工作,完成村支书、主任农村财会支农政策培训。

  (五)注重绩效,扎实推进财政精细管理。一是抓好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建立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经费类型等数据的动态管理。加强基层财政建设,在15个所开展争创标准化示范所活动。二是强化财政监督。以城郊乡列入财政部直接联系点为契机,大力推进乡镇财政监管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监督。继续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三是实施财政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逐步推进财政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财政偿债基金和严格的项目债务责任制,将偿债责任列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各位代表,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奋发图强,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县财政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

来源:

作者:李志峰

编辑:陈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