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阳山归来
2011-08-29 10:40:37 字号:

  若有机会到桂阳旅游,感受千年古郡的山水灵韵,绝对让你感慨万分!

  桂阳旅游胜地枚不胜举,有古色古香,极具江南魅力风情的龙潭书院、鉴湖书院、欧阳氏祠堂,也有历经千年的古塔、古刹、古井、古亭、古碑、古戏台、古关隘、古城墙,如东塔、鹿峰寺、回龙庵、蔡伦井、蒙泉井亭碑、六合古城墙、关口子龙庙;有巧夺天工的天然仰天巨佛、深入地下千米的黄沙坪观光矿井、神秘莫测的荷叶潮泉,也有举世罕见的“落天十八坑”自然探险景观、蜿蜒百里的舂陵江风光带;有独具特色的”百里烟海”特色农业风光,也有正待开发的太和大溪唐文化风景区和亚热带“植物基因库”之称的原始次森林。其中最让人惊叹要属有民俗文化与古民居建筑“活化石”之称的阳山古村。

  阳山古村位于桂阳县正和乡,距县城约15公里,村落因依骑田岭(古称阳山)而得名。古村现有居民110余户,400余人,均为何姓。据族谱记载,“自明嘉靖迁徙阳山,子孙繁衍,聚族而居”,在此建村定居已有五百余年历史。古村现有明清和民国时期古建筑60余栋,建筑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2004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又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9月16日中国郴州生态(民俗民居)旅游节开幕仪式就在阳山举行,并同中国另外九个古村举行了“中国十大古村结盟”仪式。

  阳山古村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更让世人称赞的是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耕读为本”、“学而优则仕”等中国传统经典理念及典型的客家人理想追求在阳山表现得淋漓尽致,村内到处可以见到石柱、拴马石、旗杆石等遗迹和遗物,这些都是村内德高望重的族领为了表彰夺得功名的族内士子的精神奖励,同时也给后辈学子树起了丰碑。于是,这个小小的村子,五百年间,竟涌出了进士3人,举人9人,国学22人,贡生22人,官至将军者2人,翰林1人,这在湘南地区是首屈一指。五百年来,阳山人自先祖起就尊重伦理、明晓礼仪、俯首农桑。崇尚和谐相处、和谐相生、和谐发展。在阳山周围有数个带“和”字的乡镇诸如正和、清和、太和、保和、共和、安和等,“和”成了阳山文化的主旋律。有梅阁、柏台、学海、研经第、“家声不坠唯段品,壮志欲酬必读书”等楹联遗迹,作为一种祖传的文化情结也印在了世代阳山村人的心目中。更让人欣慰的是中原地区因历史和社会原因早已失传或淡化了的文化内涵,都可以在现存的阳山客家古民居中找到。阳山客家现存文化不经意间成了华夏传统文化始初生态的活化石。慕名而来的游客来到阳山古村,是在青砖黑瓦之中谒拜心灵的图腾,作心灵圣地的叩问和文化彼岸的抵访。

  当我穿行于古巷民居之中,抚摸被岁月打磨的断垣残壁,跳入视野的就不仅仅是雕栏窗花、明砖清瓦,我仿佛还聆听到历史的清悠与浩淼。作为天与地“对话”连接之一的阳山古民居,就这样走过岁月的浸泡,走过风雨的侵蚀,走过人事的代谢,走过王朝的兴衰与更替,一路蹒跚,走到了今天。阳山古村这个浸润中华民族“和”文化内涵的神奇古村落,体现儒家“中和”思想民俗文化的古建筑群落,我国古民俗风情的“活化石”,一定会在新时期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来源:

作者:王成家

编辑:陈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