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唐诗》中,收入了很多题为《送羊振文归觐桂阳》的诗,作者分别是陆龟蒙、皮日休、颜萱、司马都等人。清著名学者王闿运在《桂阳直隶州》中只泛泛地写道:“司马都、皮日休、陆龟蒙皆有送羊振文归觐桂阳诗”。连治学严谨,强于考据的王闿运对羊振文及其归觐原因只字未提,这就更增加了此事的神秘感。那么,这羊振文是何许人?为何要归觐桂阳?归觐桂阳干什么?归觐桂阳怎么会有这么多诗人为之吟咏?
羊振文为何归觐桂阳?
羊振文代表李唐王朝到桂阳祭祀大辏山神
羊振文,《全唐诗序》介绍云:“羊昭业,唐诗人。字振文,吴(今苏州)人。懿宗咸通九年(868)进士及第。昭宗大顺中,与顾云、陆希声、司空图、钱珝等十人分修宣、懿、僖三朝实录。昭业能诗,与皮日休、陆龟蒙、颜萱等人友善,时相唱和,撰有《羊昭业集》十五卷,已佚。”
羊振文是羊昭业的字,古人称字是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称。如果不是《羊昭业集》已佚的话,开卷就知道这一切。然而这位受到几位诗人同时吟咏的羊振文,《全唐诗》仅存其诗一首。这首诗就是《皮袭美见留小宴次韵》。诗中是写在皮日休家中小宴的感受。诗是这样写的:“泽国春来少遇晴,有花开日且飞觥。王戎似电休推病,周顗才醒众却惊。芳景渐浓偏属酒,暖风初畅欲调莺。知君不肯然官烛,争得华筵彻夜明。”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和皮日休的关系不一般。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江苏武进《岘山羊氏宗谱》介绍道:羊氏自随晋室南迁,今江苏一带便是其族的主要聚居地。后世代相沿,居住地主要分布于吴郡、常州、淮安等地。吴郡(今江苏苏州)羊氏自唐代已见于记载。唐末诗人羊昭业为避北方战乱,流寓吴郡,羊振文本系出太山(同泰山),但史书多称其为“吴郡人”,他从泰山移家于吴。其后裔遂定居吴中,多出英贤。宋代有隆兴进士羊光宋,清代有画家羊毓金等。武进(今江苏武进)羊氏亦自云出自羊祜之后,故以“岘山”为堂号。族人世传其族于明清之际自荆溪蒋浒圃迁来武进,但始迁祖姓名、世系已难稽考。迁来武进后,分别卜居于武进城区及查妪、大羊村、小羊村,遂分支为荆溪及阳湖大村、后村三派。八传至羊济清(号岘思),博学工文,道光间官云南盐课司。济清入仕籍后,乃创议修建宗祠,并编纂《羊氏宗谱》。
《后唐书》中的顾云传中也有一段关于羊振文(昭业)的记载,大意是说:“顾云,唐大顺年间,皇帝诏命他与羊昭业等十人撰写史书。顾云在江淮遇见谏议大夫高逢休,当时仆射刘子长高洁美好的声誉充满了整个士大夫阶层,他的弟弟崇望又在中书省。顾云因为知道高逢休与刘子长是老朋友,他想要去登门拜访刘子长,希望高逢休先给刘子长写封信引介一下,高逢休答应好长时间了,顾云临行前请他快把引介信写来,高逢休便给了他一封,但是很潦草不庄重,顾云有些疑惑,于是躲起来偷偷地阅读。只见满篇信纸上,并未谈顾云,而只写道:‘羊昭业打算用他一尺三寸的汗脚,又去走那条已被他烧毁了的通向皇宫的龙尾道。懿宗皇帝虽然缺少德行,但也不能让上述那个人任意虚构罪名。掌大权的人也应该从大处去看。’顾云看后只能感叹而已。”
在《太山羊氏族谱》中有“昭业曾代天祭山”的记载。然而祭何山,未言明,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由此可以推断,羊振文是代表李唐王朝到桂阳祭祀大辏山神的。唐肃宗时,经历过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财政紧张,国库空虚,而桂阳产铜,铜是铸造钱币和武器的主要原料。于是置桂阳监,移治所至平阳,桂阳融州、监、县于一体。羊振文归觐桂阳的桂阳即是今天桂阳。桂阳有大辏山,即今天的宝山,唐时设监官,桂阳的铜成为唐王朝的经济、军事命脉。故而每年三小祭,五年一大祭。
据《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州县专祀神祠,皆其地山川神灵也,祀各有主。桂阳最重银矿,矿有神曰‘三堂’:城北‘禹帝祠’曰‘镇龙潭’,北堂也;西‘宝王祠’,祀大辏山神,中堂也;南‘灵润侯祠’,南堂也。大辏山祀自唐始。”就是说矿神有三堂,北堂祭龙,主要是祈求龙王在开矿时不要发生水灾,南堂祭生灵,以保苍生。中堂主祭大辏山山神。东无堂,因为东面是主祭者即所谓的“东道主”之位。
羊振文为何担此重任?
久负清名又懂矿石的羊氏是中国儒家最早的学派一宗
那么朝廷为什么要派羊振文担此重任呢?从现有的资料可以看出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羊氏是中国儒家最早的学派一宗,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公羊学”,“春秋三传有公羊”,公羊学是儒家一脉。由于家学渊源,羊振文成为当时公认的“衍圣公”一类的人物。《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这个公羊高就是羊振文的祖先。《公羊春秋》作为家学,最初只是口耳相传,至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汉景帝时人)方与齐人胡毋生(《汉书》作胡母生,复姓胡毋或胡母,名子都,生是“先生”的意思)合作,将《春秋公羊传》定稿“著于竹帛”。
《公羊传》的体裁特点,是经传合并,传文逐句传述《春秋》经文的大义,与《左传》以记载史实为主不同。《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历代今文经学家时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同时它还是研究至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二、羊氏久负清名,从司马都的“君家祖德惟清苦”到颜萱的“悬鱼亭内芝兰秀”都是说羊氏有很好的清誉。悬鱼的典故出自羊续,羊续(公元142-189),字兴祖,东汉时期太(泰)山阳平人。羊续为太守时,郡丞为了与他联络感情,送给他一条名贵的大活鱼。羊续十分为难,他想,如果不收,有可能扫了郡丞的面子,况且人家也是一片好意;如果收下呢,又怕别人知道后也来效仿。于是他灵机一动,将鱼收下,但是他不吃也不送人,而是将那条鱼“悬于庭”。果然,郡丞认为羊续收下了那条鱼,不久,又送鱼来。羊续便将上次悬挂于庭院中的那条鱼指给郡丞看,以此谢绝了郡丞。郡中官吏惊奇震恐,都被他所慑服,再也不敢来送礼。百姓争相传颂他的事迹,打心眼里敬佩这位新来的太守。从此羊续就有了“悬鱼太守”的雅号,“悬鱼”便成了为官清廉的典故,常被征引。
三、羊振文有一定的号召力。羊振文是皮陆诗派的中坚分子,皮陆诗派是唐末吴中出现的以皮日休、陆龟蒙为主角,由下层士人组成的地区唱和群体。由吴中及流寓吴中的下层士人组成的地区唱和群体。据《松陵集序》及《松陵集》卷一、卷二、卷九诗下题衔
,这一群体成员有“前进士皮日休”、“乡贡进士陆龟蒙”、“前进士崔璐”、“进士颜萱”、“前广文博士张贲”、“进士郑璧”、“进士司马都”、“前浙东观察推官兼殿中侍御史李”、处士“魏朴”、“前进士羊昭业”、“苏州刺史崔璞”,大多称羊振文为“先辈”,以示尊称。
四、羊振文对矿石有一定的基本经验。从陆龟蒙《和袭美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三首次韵》:“一片轻帆背夕阳,望三峰拜七真堂。天寒夜漱云牙净,雪坏晴梳石发香。自拂烟霞安笔格,独开封检试砂床。莫言洞府能招隐,会辗飙轮见玉皇。壶中行坐可携天,何况林间息万缘。组绶任垂三品石,佩环从落四公泉。丹台已运阴阳火,碧简须雕次第仙。想得雷平春色动,五芝烟甲又芊眠。良常应不动移文,金醴从酸亦自醺。桂父旧歌飞绛雪,桐孙新韵倚玄云。春临柳谷莺先觉,曙醮芜香鹤共闻。珍重双双玉条脱,尽凭三岛寄羊君。”诗中可以看出,羊振文熟悉“丹台已运阴阳火”的冶炼之道。
另从陆龟蒙写的《二遗诗》前的“小序”中也可反映出来。小序说:“二遗诗者何?石枕材、琴荐也。石者何?松之化石也。永康之地多名山,中饶古松,往往化而为石。盘根大柯,文理具析。好事者攻而置于人间,以为耳目之异。太山羊振文,得枕材,赵郡李中秀得琴荐,皆此石也,咸送予,以遗之奇,聊赋诗以谢。”可见羊振文对矿石是有一定研究的。
相传在桂阳宝山的石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就有关于此段史实的记载,可惜因当地居民炸石烧灰现已经灰飞烟灭了。
来源:
作者:彭广业
编辑:陈祎
本文链接:https://wap.gyxnews.com/content/2011/05/16/6900150.html